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的大都市,香港地区拥有独特的双语环境、丰厚的国际化视野、一流的教育资源。正因如此,香港教育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与家长。
蓝莓酱在《11 个热门国家和地区留学陪读政策全解析》中曾经提到,香港地区作为一个地理位置距离内地更近、语言与文化也更包容的求学目的地,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进退从容」的选择。
选择香港教育,孩子在高中毕业后的升学去向也更多元:既可以选择香港地区的大学,也可以申请其他国家的境外高校,拥有香港永居的孩子还可以通过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或华侨生联考进入内地大学就读。
选择香港教育意味着什么?升学路径如何?蓝莓酱从香港地区的基础教育、升学择校、升学去向说起,希望与大家共同思考,选择香港教育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未来。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 在香港上学,有什么不同?
- 香港教育的「多元」升学去向都有哪些?
- 如何让孩子接受香港教育?
在香港上学,有什么不同?
2017 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落实了 15 年的免费教育制度,包括 3 年幼儿教育、6 年小学教育、6 年中学教育,这也为家长节省了很多教育成本与精力。

1. 幼儿园阶段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小社会”,很多家长自然从这一阶段开始就非常上心。
香港目前有 1000 多所幼儿园,分为非牟利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 2 种,其中大多数非牟利幼儿园都参与了“免费幼稚园计划”,学费很低,甚至全免。
根据香港的教育政策,只要是 6 周岁以下在香港就读的儿童,只要符合申请条件,不论国籍,都可以通过学费减免计划申请学费资助。

也就是说,只要想就读非牟利的幼儿园,大概率能够成功入学。而一些幼儿园中的“名校”则大多属于私立幼儿园范畴,每年的学费在 3-20 万港币不等,申请入学的难度也会更大。
其中,国际学校的幼儿园也属于私立幼儿园范畴,这类学校以英文教学为主,学习 IB 等国际课程,学制也与香港本地学校有所不同,未来的主要升学路径是境外留学。

从上课时间上来看,香港的幼儿园还可以分为半日制、全日制和长全日制,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据宝宝的个性、家长的陪伴时间等进行选择。
2. 小学阶段
除了少部分学制不同的国际学校、可以支持“一条龙”升学的学校之外,通常在幼儿园毕业后,孩子将面临第一次升学,即“幼升小”。
香港的小学主要可分为官立学校、资助学校、私立学校、直资学校 4 类。
- 官立学校与资助学校
官立小学由教育局管理,提供 6 年免费教育;资助小学又称“津贴小学”,教育经费大多来自政府。这两类学校通常也合并称为“官津小学”,它们的比例占到了全港小学的 80% 以上。
如果想要就读这类小学,它们的入学主要分为 3 个阶段:自行分配、统一派位与“叩门”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行分配学位,每个孩子可以在全港范围内申请 1 所心仪的学校。第一阶段录取公布结果后,没有被录取的孩子,将进入统一派位阶段,因随机性较高,这一阶段也被称为“大抽奖”。如果对统一派位的结果不满意,部分学校将提供一部分“叩门”学位,进行最终的择优录取。
- 私立学校与直资学校
私立学校与直资学校多为“自主招生”,从每年 9 月开始便是各个学校的面试季,通常会安排多轮面试。这类学校面试的时间通常早于统一派位的时间,如果录取结果不理想或想放弃学位,可以再参加官立学校与资助学校的统一派位。
从学校类型也可以看出,在香港,不同类型的教育十分多元。在授课语言上,大部分本地小学以中文为第一语言,以英文为第二语言。
香港地区对英文学习非常重视,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文,自小学开始,教育政策的目标更囊括“提高学生‘两文三语’能力”(两言即中文、英文,三语即普通话、广东话、英语)。

以香港小学中的名校喇沙小学(属官津小学)为例,学校会定期举办校际朗诵比赛、故事演讲比赛、语文同乐日、书法比赛、综艺汇演、普通话日等活动,设立了唱唱学学普通话小组、英语演讲小组、英语辩论小组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在“两文三语”课程之外,喇沙小学还开设了数学科、科学科、讯息科学科、常识科、音乐科、视觉艺术科等课程,可以看出学校对学科的划分更宏观。着重培养认识个人与认识社会的常识科、推行跨学科协作计划的讯息科学科等课程安排,也能感受到启迪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学习目标。

3. 中学阶段
小学毕业后,孩子就面临着升入中学的考验。香港没有中考,在“小升中”便决定了未来 6 年的学习去向。
与升小学类似,如果想要升入官立中学与资助中学,也需要进行自行分配申请、统一派位与叩门。自行分配阶段可以申请自己心仪的学校,不设笔试,但会面试学生,考察既往成绩等综合表现。
小升中阶段的重要考试是“呈分试”,香港教育局会根据 3 次呈分试成绩、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试将学生进行分组,即 BAND 1、BAND 2、BAND 3 学生,对应的 BAND 1 学校也就是所谓的“重点中学”。呈分试成绩越好,在派位阶段进入好学校的机会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统一派位阶段,不同区域也有“校网”之分,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学区”。但香港校网不需要买房,只需要提供地址证明,租售同权。家长可以提前选择教育质量比较高的区域居住,比如九龙城区、港岛中西区、湾仔区等。

香港地区目前大约有 400 多所中学,大部分学校每个班级人数多为 30 人左右。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8 年数据,香港地区的师生比例为 1:11。小班式教学和平衡的师生比例使得教学自由度更高,更注重学生感受。
在授课语言上,不少 BAND 1 香港中学还采用英文授课(除语文、历史等科目外),对拓展国际视野更有助力,如果未来计划前往英语国家留学,也能更好地过渡衔接。
如果选择就读香港的国际学校,目前香港约有 50 多所国际学校,大多开设 A-Level/IGCSE、AP、IB 等课程。香港的国际教育起步较早,整体也更成熟,师资更稳定,从往年成绩来看,香港学生的 IB 成绩常年位于亚太地区榜首。在学费上,总体也略低于北上深的国际学校。

图:香港学校课程(来自香港教育局官网)
此外,蓝莓酱还汇总了各类型幼儿园与中小学的学费成本,供大家参考。

香港教育的「多元」升学去向
高中毕业后的多元升学去向是很多家长青睐香港教育的重要原因。通过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与华侨生联考,可以连接多个地区高等院校的升学选择。

1. 中学文凭考试(HKDSE)
香港地区的中学文凭考试简称 HKDSE,也常称之为香港“高考”,是全球唯一可以用中文答题的国际考试,近年来每年考生人数在 5 万人左右。
通过 HKDSE 考试,中国香港籍的学生可以凭成绩升入香港本地大学、申请中国内地 132 所大学,也可以衔接全球 300 多所高校。

HKDSE 考试包括 4 门核心科目与 20 门选修科目,4 门核心科目为必修,学生还可以选择 2-3 门自己擅长的选修课程参加考试。
不同于“一考定终身”,HKDSE 考试的成绩可以保留 2 年,第二年考试可以只选择第一年没考好的科目,并凭借 2 年中最好的成绩来申请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内地籍的学生也能够参加 HKDSE 考试,并以此成绩申请香港本地大学与海外高校(但不能凭 HKDSE 成绩申请内地大学)。
而如果是中国香港永居身份的学生,除了可以用 HKDSE 成绩申请香港本地大学与全球其他国家与地区的高校外,中国内地的 132 所高校也接受港籍学生的 HKDSE 成绩。
以下是蓝莓酱整理的接受 HKDSE 成绩的内地高校与海外高校的部分名单,看看有没有你心仪的学校:


2. 华侨生联考
如果升学目标为中国内地的大学,中国香港籍学生还有一种选择——华侨生联考。
华侨生联考是教育部门专门为海外华侨与港澳台地区学生设置的考试,为这些学子提供就读内地大学的机会。目前有 300 多所内地高校通过华侨生联考招生,几乎囊括所有 985、211 院校。
相比其他国家海外华侨的 2 年期居住要求,华侨生联考对港澳地区考生没有居住时间限制,只需要持有香港身份与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俗称“回乡证”)。

华侨生联考每年报名人数约 5000 人,相比内地高考,录取比例高,竞争压力较小。考试的总分为 750 分,一共考 5 门科目。在考试难度上,华侨生联考也比内地高考的难度更低。

很多人选择参加华侨生联考,更多地是看中了它录取分数线更低的优势。蓝莓酱调研后发现,坊间传闻的 400 分上清北,只是最低分数线的划定,并不是只考 400 分就能名校随便挑。
如果你的目标院校是清北复交等高校,往年录取分数也基本在 650 分以上(当然,录取比例优势依然明显),而如果你的目标高校是其他 985、211 高校,华侨生联考则更显优势。
以 2021 年华侨生联考为例,部分高校录取分数线如下。

3. 院校独立招生
除了 HKDSE 考试与华侨生联考,部分内地高校还设立了针对香港学生的独立招生,各高校自定招生要求与程序。
在 2022-2023 学年,内地共有 6 所大学设有对香港地区考生的独立招生,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华侨大学。
以暨南大学为例,香港考生在 HKDSE 考试中达到五科 12 分(满分 35 分)即可申请保送,免笔试择优录取。暨南大学与华侨大学的两校联招,可以在语文、英语、数学之外另选 1 门选修,考试形式相对来说也更为简单。
如何让孩子接受香港教育?
说了这么多,最后一个环节,蓝莓酱就来说说如何才能让孩子接受到香港教育。
如果孩子已经具有了香港身份,自然可以享受到香港的各项优势政策。如果孩子还没有香港身份,家长想带小朋友去香港读书,目前可以通过申请受养人签证(Dependent Visa),让孩子享受等同于港籍学生的香港教育。

所谓受养人签证,也就是保证人在港读书、在港工作或获得香港永居身份后,让配偶、未满 18 周岁的子女、60 周岁以上父母作为受养人一起来港的一种签证类型。
1. 在港读书
如果家长(保证人)在香港高校就读,包括全日制的本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那么其配偶与未满 18 周岁的子女都可以办理受养人签证。这一方式也是让孩子在香港上学最便捷、简单、获批率最高的一种。
毕业后,家长可以在香港工作一年,申请非本地毕业生留港(IANG)签证,再通过“2 年 + 2 年 + 3 年”的续签方式,直到转为香港永居。

2. 在港工作
如果家长(保证人)在香港工作,或者通过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专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计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等方式获得了香港身份,其配偶与未满 18 周岁的子女也都可以办理受养人签证。
此后,家长在香港连续居住 7 年或以上,就可以申请转为香港永居。
蓝莓结语
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香港都拥有非常优秀且独特的教育资源。选择香港教育,无论将来想去国外继续深造,或是留在香港和内地读书,都是可以家长可以为孩子提前规划的灵活选择。